找到相关内容1296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㈡

    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昔为法藏比丘时,曾发四十八愿,其中有“住正定聚愿”、“住定见佛愿”等(见《无量寿经》),可见其定力之深。再者,依恃“弥陀愿力”修习净土宗者,须一心地念佛。这些都是民间比较熟悉的。因此...“是月愁关锁,风雷见闻。”亦指知识与经验。如《老残游记》第十回:“我们从小读诗,题目里就有《箜篌引》,却知道是这介样子,请先生弹两声,以广见闻,如何?”在佛经上,“见闻”一般专指见佛闻法,如《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751785.html
  • 《俗语佛源》选摘㈤

    出声。强调佛号要从心起,从口出,从耳入,念得历历分明,一心。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,“朝也阿弥陀,暮也阿弥陀”。念佛的归俗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如清·省庵《观修净土诗》云:“劝君念佛归西去,...如唐·黄滔《莆山灵岩寺碑铭》载:“了公八年冬十月坐亡,色身(肉体)不坏。”又如清·姚福均《铸鼎余闻》卷四记载:五代间布袋和尚“于奉化岳林寺东廊坐逝,偈云:弥勒真弥勒,化身千百亿,时时示时人,时人自识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851788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1)

    都是善人相聚,无有男女之分,皆由莲花化生。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所发四十八大愿,以无尽悲愿功德建设而成。阿弥陀佛向众生宣誓,一切有情只要信赖弥陀愿力,愿生西方,专诚恭谨称念弥陀圣号而至一心,...奉行,亦如我永久住世。你们要坚定信仰,皈依法,依法而行,皈依其他;你们要精进修学圣道,解脱烦恼,住心,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。”佛陀明示弟子不要伤心,因为天地万物有生就会有死,合会必然有别离,这是无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9.html
  • 净土宗义探讨序言——关于净土本愿法门与二力法门(1)

    所知,以至于人人皆言“往生难”。诸多学人不知何因,以为是资粮不够,或是烦恼未断。是故尽皆劝人正助二行(与善导正助二业不同),一边劝人念佛求一心,一边又劝人积资粮、修万行,众说纷纭,使念佛者,募衷一...行人信愿持名,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,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。  自力念佛者:欲求一心,欲求清净心,欲伏烦恼,欲贪静境,欲求瑞相……,唯独求佛加,早将佛力抛之脑外,妄生如是二心、三心、四心、...

    释圣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3852192.html
  • 中国文化与佛学(2)

     说定  净土宗的念佛,禅宗的打坐,天台宗的止观,都是在求"定",都是要把连续的念头切断,集中于一,以达到一心的境界。  至于炼气、炼身、看光、听声音,听呼吸,以及瑜伽等,也都是一种方法。  因为...  4.行――这个字是借用《易经·乾卦》而译,"天行健"之行。人死之后,一样在行,在转动,是为"行蕴"。修行如能除去普通的,才能体会到"行蕴"。再将行蕴空了,则近道矣。  5.识――有鉴别的作用,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452408.html
  • 律宗初探

    ,念到一心的境界,就叫做念佛三昧。水忏的水,指三昧水,忏就是忏悔。例如启请大德法师结坛,依忏仪如法修持,一心礼忏。悔过多生多世以来的业障、罪障、报障、仗佛力慈悲摄受,佛日慈光普照,以达到消除三障,...无戒而生。所以难忍能忍,一片精诚,坚持到底,发一言。这只鹅呢,在人多吵闹之中,不巧被人们脚踏死。和尚看到鹅已被人踏死,便开口说道:“您们别再打我了,珍珠已在这里”。大家逼他快把珍珠交出来,和尚说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70552881.html
  • 准提问答集(1)

    一切声音,均是本尊之法语;汝心所想及一切众生之心念,均是本尊之心念;一切地水火风空,无一不是本尊之功德;汝所住之世界就是佛土。常如此想,就是无上密宗成佛之大法,久而久之,自能打成一片,到一心境界。最...所有内容,除了依据《菩提道次第略论》、《显密圆通成佛心要》、《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》及佛经、大师论著开示以外,对于中有法亦有我祈请上师开示的贴子,但准提法的大部分内容是我根据同人的提问,结合《显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053148.html
  • 十三祖生平与净土思想

    善导之法流,乃演出弃髦戒法,甚至专凭信愿,重持名(盖以持 名而至一心,即由念佛而得三昧,等法圣道之真宗)。杨仁山老居士,曾 专书以弹真宗,即于善导之说,致其微词。日人每谓念佛有慧远流、有善导流,...启度门,异世同辙, 皆众良导。”   尔后,宋代的志磐法师在《佛祖统记》中,除专叙天台宗以外,兼及禅宗、 华严、法相、密宗、律宗五宗。净土立宗而以慧远、善导、承远、法照、少 康、延寿、省常为莲社七祖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14353240.html
  • 禅教归净与晚明佛教的普世性

      藕益智旭曾分辩禅与净土之内在关系说:"无禅之净土,非真净土;无净土之禅,非真禅。然净土之禅,本不须参究,但一心即静,名号历然即虑。若夫禅之净土,必须证极心,非可以理夺事。从上诸祖,凡...、行三资粮说,充分体现了净土信仰的实践修持的思想特征。智旭更进一步把净土三德归为一心所具,认为持名念佛则可信、愿、行三德圆具一心,他说:"依一心说信、愿、行,非先后,非定三。盖无愿、行名真...

    陈永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0753533.html
  •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

    。(3)照见:即理一心。  37、要做讲经的法师,必须具备三个条件:一是德行,德行是根本,孝亲尊师,这是最基本的条件。二是有较强的记忆能力,听一堂课至少要记住六七成。三是要有相当的理解能力。  ...  佛教部分有关"三"的名词简解   1、三学:戒、定、慧。(1)心地无非自性戒。戒分身戒和心戒,有相戒是身戒,戒身妄做;无相戒是心戒,戒心妄动。(2)心地无念自性定。3)心地无我自性慧。戒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22053831.html